中國十二五能源展望 能源需求增速放慢
近日,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發布首份《中國能源展望》(下稱《展望》)顯示,全球經濟低速增長,中國經濟減速前行,“十二五”期間全球能源需求增速為1%-2%;中國能源需求增速將達到4.7%,較“十一五”時期回落約2個百分點。
“這是我們第一次發布中國能源展望,我們的初衷是站在世界能源經濟的大背景下,談中國未來的能源經濟?!眹野l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楊玉峰對本報記者說。
發改委能源研究所預測,“十二五”期間,中國經濟對能源的依賴性總體有所回落,能源消費彈性系數將從“十一五”期間的0.77下降到“十二五”末的0.47,回落到“九五”的水平。
楊玉峰介紹,工業能耗增速也將下行,預期“十二五”期間年均增長4.3%,工業能耗占總能耗的比例將由2010的71.1%下降到2015年的67.9%,下降3.2個百分點。
從能源結構來看,預計2015年煤炭消費總量仍將高達38億噸左右,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63%,但這種每年40億噸的煤炭消費量恐難以持續。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煤炭資源逐步西移與東部煤炭消費需求巨大,正在給中國煤炭供應帶來越來越大的挑戰。
《展望》建議,今后應改變主要靠“北煤南運”、“西煤東運”、“特高壓輸電”解決東南地區能源供應的觀念,應更多依靠增加進口改善東西部能源供需矛盾,緩解運輸瓶頸、保護生態環境,
為此,《展望》提出了四條具體建議:東南地區煤炭需求增量應主要通過進口解決;西部地區要實施保護性開發與因地制宜適度發展煤化工相結合的戰略;提高東南沿海地區液化天然氣(LNG)的進口;避免大規模建設長距離特高壓輸電。
根據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的初步預測,2015年東南沿海地區煤炭消費量約為8.8億噸,煤炭增量部分約為3億噸,這部分應通過進口來解決。
在東部地區電力供應上,《展望》指出,東部地區應以自身解決為主,調入為輔,不宜大規模建設長距離特高壓輸電,因為其成本電損較大,而且系統相對脆弱,安全隱患和風險巨大。在本地供電上,應允許有價格承受能力的地區,建設一定的天然氣發電項目。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