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產業煥發新機 我國陶瓷產量及出口躍居第一
天翻地覆,人間變換;60年間,滄海桑田。經過60年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的迅猛發展,中國的陶瓷產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特別是建筑衛生陶瓷 ,無論從產量、產能包括品質,都可以驕傲地說(中國)NO.1!
我國陶瓷的生產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現已發展成為全世界的陶瓷制造中心,出產的陶瓷出口至世界近200個國家和地區,年產量與出口金額均居世界首位。目前中國陶瓷的產量占全球總產量約70%,總產值超過2100億元,全國規模以上陶瓷企業達1900多家。
從歷史上來講,中國陶瓷的地位和為人類歷史做出的貢獻都是毋庸置疑的。但到了滿清末年和解放前,國弱產業更弱,我國陶瓷產業可以說奄奄一息。解放后,我國陶瓷行業的發展依然令人扼腕嘆息。直到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我國陶瓷業才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大發展。
最大生產國
現代陶瓷產業分為五大類——日用陶瓷、建筑陶瓷、衛生陶瓷、藝術瓷、高科技陶瓷。從產量來看,中國可以在世界稱霸,尤其近幾年來我國陶瓷產業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陶瓷產量已占世界2/3強,日用陶瓷、建筑陶瓷、衛生陶瓷等產量均居世界第一。
近二、三十年,新技術的引進和開發促進了中國陶瓷制造業的進步。日用瓷生產領域在20世紀80年代由歐洲引入了滾壓成型技術、等靜壓成型技術,衛生潔具領域引進了高中微壓注漿、行列式注漿等新注漿技術工藝,瓷磚領域全面引進了制磚生產線。此外,輥道窯技術實現了煅燒的節能,顆粒狀粉料自動化制備技術的成功促成了全自動壓磚和等靜壓技術在日用瓷、電瓷、精陶的廣泛使用……
目前,中國現有的建筑陶瓷生產企業約為3000多家,原來唐山、佛山、博山所形成的建筑陶瓷業“三山鼎立”的格局逐漸被打破,廣東、山東、四川、福建、浙江、河北、江蘇、河南、上海及周邊區域等都已成為建筑陶瓷的主要生產地區。位居前六位的廣東、山東、四川、福建、華東和河北等地區共擁有建陶企業數量占全國的63%以上,生產能力約占了全國生產總能力的86%。
上海及周邊地區建陶企業數量不是很多,但企業裝備好,技術力量強,產品檔次高,注重企業品牌宣傳;主要銷售方向為本地區和出口,相當大一部分用于滿足附近區域的市場。此地區集中了大陸以外的投資,主要是臺灣,也有日本,其產品質量可以代表中國建陶工業的發展水平。佛山地區建陶企業數量多、規模大、集中度高、綜合服務配套能力強、物流業發達、中高檔產品居多,其建陶年產量達16億平方米,約占全國總產量的50%?60%,占全球產量的25%左右,而衛生陶瓷產量也達到1300萬套,占全球的4.8%,全國的16%以上。
福建以外墻磚為其主導產品,以晉江為生產中心,具有產量大、價格低的特點,約占全國總產量的10%。山東以中低檔拋光磚、釉面地磚為主要特色,由于地理位置的優勢,近幾年企業的銷售形勢一直不錯。四川地區的企業得益于中央的西部大開發戰略,發展較快,但大部分產品價格便宜、檔次較低。
據統計,自1993年起,中國的建筑陶瓷產量就位居世界第一位,2001年建筑陶瓷磚產量超過21億平方米,約占世界總產量的五分之二,主要生產地區包括廣東、福建、山東、四川、河北、華東等地區。2003年,產量更達到32.5億平方米,其中廣東的新中源、新明珠、東鵬、蒙娜麗莎、唯美及上海斯米克、信益、亞細亞、浙江杭協、現代等60家知名品牌企業的產量合計占中國陶瓷墻地磚總產量的30%,并且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品牌。
隨著世界陶瓷工業的發展,中國的陶瓷機械、各種先進陶瓷窯爐、陶瓷化工原料、色釉料、陶瓷模具、家具及耐火材料等專業生產企業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現在與建陶生產相關的企業如色釉料、熔塊、機械、輥棒、匣缽、模具、耐火材料及配套材料企業有1000多家,并且已經能夠生產7800噸的全自動液壓壓磚機,全行業的總體裝備達到國際水平,為中國建筑陶瓷產業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可靠的基礎。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