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車成功研制中國時速超500公里高速試驗列車 暫不投入商用
近日,更高速度試驗列車在中國南車四方股份公司落成,車頭似寶劍車尾似火箭。中國南車董事長趙小剛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稱,該試驗列車時速將超500公里,試驗速度超越中國目前所有動車組列車速度。據了解,這列試驗車為6輛編組,全部為動力車。
對于時速500公里試驗列車,中國南車首席技術專家丁叁叁介紹,該試驗列車頭型技術方案通過大量的概念設計、數值仿真分析、風洞試驗,優化出“劍”“火箭”的頭尾組合,實現了頭車降低阻力,尾車升力接近于零的最優技術匹配。
據了解,該項目是在科技部和鐵道部的部署下,以“國家973計劃項目——時速500公里高速列車關鍵力學行為研究”等為依托研發而成。
不過,中國南車四方股份公司副總工程師梁建英表示,目前試驗列車還并不能說是500公里時速,需要靠最后的試驗來決定,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定是比現有的所有動車組車型速度都要高。
梁建英同時表示,盡管目前國內350公里時速列車制造均采用國際標準,但對于速度等級再高的時候,已經沒有一個相應的國際標準,南車也會把它上升為標準。
中國南車董事長趙小剛接受記者采訪時則表示,列車關鍵技術在中國南車均實現了自主化和產業化,不僅為進一步鞏固商業運營高速列車的安全性、可靠性提供了試驗研究平臺,更為實施高速動車組“走出去”奠定基礎,使我國在高速鐵路領域擁有更大的國際話語權。
“7·23動車追尾”事故后,多數業內人士認為,短時間內中國并沒有開行350公里以上的可能性。趙小剛則強調,只有在超高速的極限試驗條件之下,才能獲取更多的科學數據,這恰恰是為安全運行做保障。
對此,梁建英表示,目前試驗列車是純粹作為科學研究,不會面向旅客上線,在今后幾年的高鐵發展上,也應該不會在現有運營車輛的速度水平基礎上去再做提升。
“我們研制目的是為了能夠更好地探索‘高速運行’狀態下,高速列車與其周邊的一些邊界條件相互耦合的作用關系。”梁建英解釋稱。
趙小剛舉例,試驗列車融合了以太環網、物聯網等技術,今后,風霜雨雪等氣候參數都將直接傳輸上車,包括雷擊后列車也可自動控速,優化多項安全指標。據悉,該試驗列車為6輛編組,全部為動力車,列車的安全監控、故障診斷等智能化水平都達到了更高標準。
此外,業內人士亦表示,即使從實際運營成本考慮,時速300~350公里在中國現有鐵路路段、票價條件下,已經是最經濟合理的時速,短期內也難以運行更高時速。
趙小剛認為,國內高鐵限速對高鐵制造業來說影響也只是暫時的。
“我們對(高鐵技術、裝備)市場有一個基本判斷,否則不會盲目去做。”趙小剛略顯神秘地表示,他將試驗列車的落成比作寶劍出鞘,至于今后劍指何方,則需要“留點懸念。”
目前中國高鐵的技術出口及裝備出口都還處在培育期,不過,據透露,南車看好的國際高鐵市場已經有七八個國家。
除此之外,趙小剛指出,以太環網控制、風阻制動等新技術,碳纖維、鎂合金、新型納米隔音等新材料在該試驗列車得以的成功應用,對今后拉動新材料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同樣意義重大。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