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廣闊現狀不好 我國工業機器人任重道遠
差距仍存我國工業機器人任重道遠
盡管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但距離世界發達國家依然還有很大差距。主要概括為以下四點:
1、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市場占有率低,只有30%。2014年國內銷售了5.7萬臺機器人,而我國自主生產的只有1.7萬臺,三分之一不到。此外,我國自主生產的機器人價格高,影響用戶使用的積極性。
2、使用密度低。我國萬名工人擁有的機器人量為36臺,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發達國家這一數據達到二三百臺,差距巨大。
3、技術水平低。我國的工業機器人產品仍然處于中低端水平,關鍵核心核心零部件大部分依賴進口,而這些零部件占到整體生產成本70%以上。
4、機器人企業還未形成規模。據2014年數據,我國工業機器人生產企業保守估計500家,但規模普遍較小,90%以上的企業產值規模一年在1億元以下。最大規模的企業一年產量不過5000臺,產值不過15億元,與國外企業相比差距巨大,具備較強競爭力的大企業數量不多。
總結國際經驗 走中國特色發展之路
縱觀世界各國在發展工業機器人產業過程,可歸納為三種不同的發展模式,即日本模式、歐洲模式和美國模式。日本模式的特點是各司其職,分層面完成交鑰匙工程。歐洲模式的特點是從生產到設計全部由機器人制造廠商自己完成。美國模式的特點是:集成應用,采購與成套設計相結合。
根據這幾個國家的經驗來看,國內的機器人產業發展更接近于美國模式,即以系統集成商為主,單元產品外購或貼牌,為客戶提供交鑰匙工程。與單元產品的供應商相比,系統集成商還要具有產品設計能力、項目經驗,并在對用戶行業深刻理解的基礎之上,提供可適應各種不同應用領域的標準化、個性化成套裝備。中國機器人市場基礎低、市場大。中國機器人產業化模式較可行的是從集成起步至成熟階段采用分工模式。即美國模式-日本模式-歐洲模式。
除了總結國際經驗,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的發展還應立足本國國情,針對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存在的四點問題,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尋求解決之道。
首先應針對不同行業的特點,積極開發、擴展工業機器人的市場應用。積極利用工業機器人對傳統產業進行技術改造,提升產品的質量,提高生產效率、促進產業升級。其次要加大關鍵元器件、零部件的研發研制,提高自主率。最后要重視培育自主知識的產權、品牌,研究實施政策支持,把工業機器人產業做強做大。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