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控制系統迎來黃金增長期
發展智能制造裝備業是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由制造業大國到制造業強國轉變的必經之路。目前我國制造業規模已超過2萬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一,但卻面臨三個主要問題:(1)制造業缺乏核心技術,創新能力薄弱;(2)經濟以高投入、高能耗、低產出模式發展,不可持續;(3)人口老齡化加劇。因此制造業轉型升級,快速發展智能制造裝備業,實現制造業智能化、綠色化是必然選擇。
對比日本發展經驗,我們認為目前處于智能裝備制造業的快速成長期。看好智能裝備制造業的“大腦和神經”——智能控制系統行業。
政策扶持力度加大,經濟效益逐步凸顯,將推動智能控制系統行業快速發展。
在“十二五”期間,智能控制系統首次被列為發展規劃重點發展對象。今年各項“十二五”規劃具體內容的出臺明確了行業的發展方向,同時財政部的補貼政策開始逐步落實。此外,隨著產品價格的下降,經濟效益開始逐步凸顯,如隨著高壓變頻器產品價格的下降,使得投資回報期由原來的2-3年縮短至1-2年。
智能控制系統市場規模已超千億元。由于控制對象的不同,智能控制系統主要分為工廠自動化和過程自動化,其中工廠自動化領域市場規模在2011年約400億元。根據國內企業市場份額所呈現出的明顯差別,我們得到工廠自動化領域國內企業的兩條成長路線:(1)受益節能減排,以國內企業為主導的高壓變頻器產品生產商;(2)受益進口替代,以國外企業為主導的低壓變頻器、PLC和伺服系統產品生產商。
成長路線一:受益節能減排,我們預計未來4年,高壓變頻器市場總規模約300億元,CAGR約25%。電機耗電量占到了全社會用電的40%以上,而電機的變頻調速在性價比上遠高于其他方式,是目前主要使用的電機系統節能措施之一,高壓變頻器目前主要用于節能減排市場。我們認為高壓變頻器的需求量增速能夠繼續保持,同時單位價格下降的空間有限,因此市場規模能繼續快速增長。
成長路線二:受益進口替代,國內企業增速將超越行業增速。在低壓變頻器、伺服系統、PLC等產品市場中,國內企業的市場份額不超過30%,因此國內企業的發展來自于市場規模的擴大市場份額的提升。我們認為國內企業能夠實現進口替代主要有以下三個理由:(1)產品性能的提高,使得國內企業逐步得到下游行業的認可;(2)國內企業在產品價格,銷售和服務上更具優勢;(3)國家本土化戰略所帶來的政策扶持。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